大单元视角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二维码
11
大单元视角下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摘要】在小学统编教材当中,每册书中的习作单元通过在课文当中学到的习作的方法,通过习作训练完成教学。习作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均为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因此,在习作教学之时也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着眼,将其融入到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结合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开,一般由两篇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习作三个部分组成。习作单元的特点突出,通过在前两篇课文当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通过习作例文的分析学习,最终运用到习作当中。因此单元整合在整个习作单元更加重要,将习作方法与实际联系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进行习作学习。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选择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通过该习作单元,研究出单元整合教学的方法。 单元视角下把握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入手来把握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将习作教学穿插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从而确保习作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主题,并对单元内的文本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包括确定其文体、题材、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有何相同和差异之处。一般而言,同一单元的文本主题相近,因此,在表达方式和方法上必然会有某些共同之处,而这一点就是习作教学时应当抓住的重点,故可将其看作确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作者,因此,在写作风格、手法等方面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可将寻找其差别之处作为习作教学时的一个小目标,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熟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益。此外,每个单元都有专门的习作教学部分,这是制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选择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单元主旨是“形形色色的人”,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习作梳理,发现学生已经能够感受人物品质,学过多个方面描写人物特点。通过对《人物描写一组》的分析,发现《摔跤》重在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重在外貌描写,《两茎灯草》重在体会什么叫做典型事例。三个片段侧重点不同,都是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这一课里,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描写方式适合什么时候使用,学会进行典型事例的选择。《刷子李》采取正面描写来表现刷子本的“奇”,用侧面描写,即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再次强化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这个特点。在这一课里,强化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并且要帮助孩子了解通过侧面描写,能够更加突出人物。“习作例文”当中安排了两篇例文,分别是《我的朋友蓉蓉》和《小守门员和他观众们》,两篇不同的文章所偏重的重点不同,前一篇主要偏重于通过事例表现出一位人物的特点,而后面一篇则更偏重于场景描写。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手法,也就是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文本都写了什么,还要让其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本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要引导其在剖析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写作手法,也就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第五单元为例,我们认为习作要求可以细化为:1.学会选择典型事例;2.运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具体;3.尝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把场景写清楚;4.初步尝试表达对人物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对课文进行分析细化,将习作任务分化到每节课上。比如,在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课时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加入人物描写小练笔,先尝试选择什么性格特点的人,可以怎样描写,再让孩子尝试描写自己觉得班上最厉害的同学。
四、利用教材范文引导随文练笔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正式奠基的重要阶段,此时要想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注重方式的有效创新,还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而通过单元整体和单元主题开展习作教学,不仅能够将单元内的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还能够在丰富的阅读教材中提高其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教材内部逻辑的基础上,把握每一个单元内课程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地挖掘每一单元教学的内核,在不断地写作中复习与预习新知识,既提高其写作能力,也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